來源:HIT專家網 作者:某特色醫學中心信息科 孫建平
在互聯網醫療快速普及的時代,用手機看病對年輕人來說已經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不熟悉智能手機操作的老年人,到醫院看病如何才能輕松跨越“數字鴻溝”?是否可以在符合法律法規的情況下,讓老年人直接通過“人臉識別”,而不需要手機來完成整個就醫流程?筆者在工作實踐中進行了一些探索。
將人臉識別技術貫穿就醫流程
記得疫情期間,當你走進醫院的第一步,迎面而來是“數字哨兵”閘機,刷身份證、社??ň蜁焖龠M行測溫、人臉識別、健康碼、行程碼的秒級數據提取。即便是戴著口罩,也能順利“無感”通過第一個健康流調環節。
看似一個簡單過程,背后是與大數據平臺的信息對接和強大的網絡支撐。這個環節打通了健康、身份、通訊、醫保等多類信息之間的數字瓶頸,成功完成了“數字哨兵”與閘機的結合。如今疫情已經離我們遠去,這些“數字哨兵”的技術應用是不是可以進一步轉換到老年人“無感就醫”的場景中呢?
前些年,筆者參加扶貧項目時,在云南一家縣人民醫院工作過。這家位于三省交匯處的縣醫院非常有特點:患者就醫不用先掛號,直接去門診診室找醫生,甚至可以直接找院長看病。筆者在這家醫院做了一些嘗試,希望將人臉識別技術貫穿整個就醫流程。具體措施包括:
1.信息綁定。患者在門診窗口進行人臉識別信息綁定,后臺自動關聯患者的身份信息、醫保信息、支付信息。
2.自助掛號與報到。患者在有人臉識別功能的自助機上直接刷臉掛號和繳費,并且進入排隊叫號對列,等候就診。
3.刷臉就醫。患者進入診室后,醫生桌上的“智能診療一體機”對患者進行人臉識別,患者的健康檔案、藥物過敏、基礎疾病等信息即可調入門診醫生工作站。
4.診間會診。如果患者疾病需要其他學科醫生共同會診,門診醫生可利用“智能診療一體機”接入專家,與患者交流溝通并做出相應診斷。
5.自助繳費。診療結束后,患者到自助機上再次進行人臉識別,自助機顯示患者的繳費信息,患者像在銀行柜臺存錢一樣在“一體機”上簽名確認,即可完成繳費,并且打印出紙質賬單。筆者認為這是真正的“看病繳費ATM機”。
目前,筆者所在醫院也正在積極研發推進通過人臉識別來完成醫保支付的工作,據說江蘇省已有這方面的實踐經驗。
其實,基于人臉識別的移動支付(如微信、支付寶等)已經沒有技術瓶頸了。筆者嘗試這樣的就醫模式,就是想幫助一部分老年人患者在就醫時體驗“無感支付”的便捷,達到“什么都不用帶,一路刷臉就可以完成整個就醫過程”的效果,離開醫院前在集中打印中心打印所有清單、各類報告,之后可以回家慢慢核對、查看。
更多場景暢想
人工智能技術突飛猛進發展,早些年一些類似“導診機器人”的設想已經在實際場景中落地應用了。筆者也做了一些暢想,有些場景已經實現,有的場景還在積極探索和研發之中。
1.智能導診機器人
在門診大廳,患者與智能導診機器人進行簡單的人機語言交流后,可以快速找到相關的科室介紹,當然也可以完成掛號。至于“洗手間在哪里?坐電梯怎么走?有沒有開水間?”等這些導醫臺護士每天都需要重復回答幾十、上百遍的問題,都可以交給這個機器人完成。在上述云南那家縣醫院的實施過程中,許多來看病的小朋友會直接與“導診機器人”進行肢體互動,沒過幾天“導診機器人”的手臂就折斷了。遇到這樣一個非技術問題,也是讓筆者哭笑不得。
2.信用無感支付
無感支付技術在停車場、高速公路、公共交通上的應用,已經廣為人知了。醫保電子憑證的信用無感支付,也正逐步滲透到患者就診期間的支付環節,患者只需在診療、檢驗、檢查、取藥等環節出示醫保電子憑證即可完成支付,筆者認為當前已經具備人臉識別醫保無感支付的基礎了。
3.數字碼識別技術
如果需要取藥,患者來到自動藥柜機前,掃一下繳費憑條上的開箱碼,自動藥柜就會打開,與超市存包柜和小區快遞柜一樣方便?;颊邿o需擔心冒領問題,開箱碼將與患者人臉進行聯合校驗。
4.醫療機器人技術
這里說的是用于醫院、診所的醫療或輔助醫療機器人?!靶∽o機器人”就是其中一款導引式多功能機器人。如果患者需要住院,醫生開好住院證后,患者踏進病區,迎面而來的就是“小護機器人”。它帶領患者完成入院前的準備工作并來到病床前,之后會對患者進行入院須知和健康宣教,患者只要點“確認”鍵即可。早些年流行的“床旁智能終端”已經可以這樣做了,只是好的項目和應用還需要與時俱進的不斷維護和升級換代。
5.藍牙測量技術
患者住院期間,護士的很多床旁護理工作都能通過藍牙設備將患者的呼吸、脈搏、體溫、血壓、血氧、血糖等生命體征數據,實時傳回到護士工作站的智能大屏上,這將極大地減輕護理文書的記錄工作量,讓護士能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照護患者身上。
通過人臉識別等新技術、新應用的落地,讓老年人患者跨越“數字鴻溝”,享受無感就醫的便利,是筆者寫這篇文字的出發點。如有不當之處,還請多多批評指正。
【責任編輯:陳曦 版式:金家潘】
人臉生物識別信息保存在醫院信息系統里嗎?風險巨大,隨時爆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