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HIT專家網 整理:衡反修 李煜等
【編者按】
每周五8:00-8:30,是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信息部的科室培訓時間。從2016年9月起,這一“傳統項目”已經開展了七年半時間。
2023年12月22日,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信息部30多名工程師和駐場工程師們濟濟一堂,迎來了中國解放軍總醫院原計算機室任連仲主任的授課,主講題目是《做一個善學習善思考的科技工作者》。任老講的是課,也是娓娓道來的故事,內涵豐富,讓人沉醉。
課后,衡反修主任親自牽頭整理了任老講課的文字實錄。在此基礎上,HIT專家網將其授課重點摘要如下,以饗讀者。
為什么要做一個善學習、善思考的醫院信息化工作者?
我們這個行業需要善學習、善思考的從業人員。為什么?當前醫院信息化看起來程度很高,但細看一下,問題很多。
為什么出現那么多七零八碎的系統?一次我去一家三甲醫院考察,門診醫生要看一個檢查結果,還得另進一個系統,說明流程有斷點,信息也連不通;有的醫院患者是門診一個號、住院一個號,要組建完整的電子病歷很費勁。
為什么出現那么多“短命”的系統?很多醫院的系統三五年就不行了,要換,我稱之為“短命系統”。這種折騰不光是人力財力的浪費,每折騰一次,醫院的數據就損失一批?,F在大家知道,數據是寶貴的資產了。
為什么建設了那么多價值不高的系統?這幾年很多醫院上線了一批新建系統,有的系統還可以,有的系統與之前已經建設的系統結合得不是很緊密,建成以后沒太發揮作用。比如,互聯網醫院現在建得很多了,但真正運營良好、有明顯效益、老百姓能確實得到好處的,不能說不多,但是有相當一批效益不明顯。
為什么各家醫院系統的年運維費用差別如此之大?我收集了10家北京地區醫院信息系統的年運維費用情況,高的和低的之間居然會相差一個數量級。北大腫瘤醫院的運維費用算是比較低的。
醫院信息系統的“自主可控”“自我主導”占多大成分?衡反修主任始終強調系統要自主可控,這也是我們醫院信息中心主任能力培訓班的一個口號。但目前二級以上醫院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能自我主導、建起來的系統能自我可控的,占比到底有多大?我們的技術人員“自主不起來、跟著市場跑”的比例又占多少?企業在設計系統時采用的技術手段,在多大程度上是為企業本身而非用戶服務的?比如說“中臺”,確實能幫助企業自身達成快速交付的目的,但能為用戶帶來哪些實際價值?
上述問題,都需要引起我們的思考。
向經典學習
出現上述一系列問題的原因,無非兩點:一是我們自身的認知不夠,特別是在系統科學方面的認知不夠;二是思考不深入,所以出現盲目追隨、人云亦云的現象。
我想提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我們每天都要說的“系統”這個詞,系統有幾個屬性?
系統的第一個屬性是目的性。任何一個系統的建立,一定要有明確的目的和目標,要想清楚這個系統到底解決什么問題,到底為醫院、為用戶創造什么利益?第二是整體性。醫院里的系統不管有多少個,組成起來以后得是一個完整的整體。第三是層級性。系統的核心架構和功能是基礎,再向外層層擴展。還有一個大家不太注意的系統屬性是涌現性。比如兩個系統名稱不一樣,原始目標也不一樣,但它們組成一個整體之后,會涌現出新的功能。很多經典著作,包括《系統工程干部讀本》,都專門講到了系統屬性。我們在這個行業工作,基本概念問題一定要搞清楚。
第二個問題:哪位知道“約瑟夫之問”?
約瑟夫是一個英國人,他來中國要寫中國的科學技術發展史,在調研中提出了幾個問題:火藥是中國最早發明、最早使用的,為什么你們沒有形成化學科學?指南針也是中國最先發明的,為什么你們沒有形成物理學?這就是“約瑟夫之問”。
這個問題回答起來很復雜。不是中國人不聰明,而是我們之前的思考更傾向于社會科學而非自然科學。但我們有一批善學習、善思考的榜樣。比如諸子百家留下了那么多的經典著作,毛澤東等老一輩領導人關于矛盾論、實踐論、論持久戰的論述,都是深入思考的結果。所以我提倡,我們不光要學習,還要思考,在思考中提升認識,甚至于總結我們自己的經驗,找到相應規律。
錢學森先生對我國科學技術的貢獻巨大,影響深遠,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創建了系統工程中國學派,提出了很多系統工程方面的思想方法,提出了科學研究的一些基本規律和方法。
錢先生提出科學研究的三個層級:第一級是基礎科學,第二級是技術科學,第三級是工程技術。大量的工程項目在實踐后如果總結一下規律,就有可能上升到技術科學層面;一旦達到技術科學的層面,回過頭來又能指導工程實踐。
操作系統是在IBM360計算機問世時出現的,因為系統資源多了,包括外部設備都需要管理調動,所以機器內部要有一套軟件,這套軟件后來就形成了操作系統。數據庫以及諸多開發工具,都是美國人提出來的。再如,系統總線(System Bus)的概念是怎么產生的呢?惠普開始不做計算機,只做儀器,實驗室里有好幾臺儀器,儀器之間如果數據能共享的話會很方便。所以他們就想怎么使得儀器互聯、數據交互,最后提出了一個總線的概念。當時的總線是基于硬件的,后來經過不斷完善變成如今大家公認的概念。因此,要善于在工程實踐中思考、善于找公共元素。
對HIT工程師的幾點建議
第一,好書要讀薄,經典要消化,方法要運用。
華羅庚提出,好書要讀??;錢學森強調“團隊作戰”。
錢學森有一個講話說,現在搞工程項目不再是以前愛迪生搞個人發明的模式了,現在都是團隊作戰,強調了團隊作戰的重要性。
第二,結合實際,在實戰中學習。
我們在學校里學的是基礎知識,怎么讓基礎知識在應用中發揮作用,需要結合實際來學習。我國的第一臺晶體管計算機是我們團隊在哈軍工做出來的,當時我們團隊是5個人,四個助教,一個工人焊接。很多東西我們都不懂,計算機什么樣都沒看過。我本科學的是空軍無線電,而搞計算機是有線電。剛到教研室,主任說你先到實驗室去,測這插件“歪不歪”。當時也不好問什么叫歪不歪,就一直琢磨。后來想是不是高電平代表1,低電平代表0,看觸發器的高點和低點是不是一致,高點和低點差別越大,那1和0越容易區別,就越不容易出錯?如果兩者越接近,到時候大批插件跑起來的話,0和1區分不開就容易出錯?我們吃飯也琢磨,睡覺也琢磨,最終率先研制成功并率先穩定,這就是在實踐中學習。
第三,抓實質、抓核心,總結規律。
“軍字一號”主要設計者之一的薛萬國,他注意到了基礎字典的重要性,在基礎字典上是花了大功夫的。劉海一特別注意到了診斷名稱,說準確名稱和編碼對HIS系統而言非常重要,所以他特別花功夫,整理了一本疾病診斷和手術操作標準手冊,印了2萬多冊。
流程也好,電子病歷也好,醫囑規范是基礎。在醫囑名稱方面,薛萬國是花了大功夫的。當時我們要搞一個規范,領導支持,讓各科派人,人數加起來比一個排還要多。我們收集各個科室的醫囑,查重篩選之后請主任醫師審核再修改,然后再請專家審。就這樣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所以“軍字一號”真正研究、設計時間是幾個月,前邊三分之二的準備時間都在整理基礎數據,現在我看全國好多醫院還都使用這套醫囑字典。
第四,重要設計,集體審核是一個好方法。
科里建立任何新的項目,要經過深入論證,特別是技術骨干一起論證,討論它的價值、意義,它在系統里的地位,它的難度與風險。這樣經過嚴謹論證后的方案,花的時間好像是多一點,但是成功率高,總的效果還是比單兵作戰效果要好得多。所以我強調咱們按錢學森說的團隊作戰精神,科室骨干要參與重要課題、重要設計的討論論證。
我有個希望,希望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的信息團隊,能把醫院信息系統建成我們行業的典型。我們這個團隊人才輩出,也要讓它成為典型。最后,我想把諸葛亮《誡子書》的兩句話——“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送給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工程師,希望大家都能勤學善思,在工作和個人成長中得到更大的進步。
【責任編輯:陳曦】
評論前必須登錄!
注冊